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和硕和惠公主,以及和硕和恪公主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内容导航:- 和硕和惠公主的个人经历
- 胤祥的女儿为何被雍正收养在宫中呢?难道也是为了牵制胤祥吗?
- 和硕和惠公主的名字叫什么?
- 雍正的弟媳,给雍正生下一个女儿,封和硕公主,为何一生只活了18岁?
- 和硕和惠公主的公主册文
- 一女9岁进入皇宫,被雍正收为养女,受尽恩宠,为何寿命只有18岁?
Q1:和硕和惠公主的个人经历
和硕怡贤亲王胤祥第四女,生母为嫡王妃(嫡福晋)兆佳氏。
后养于宫中,序齿为四公主(大公主为雍正次女和硕怀恪公主,二公主为理密亲王允礽六女和硕淑慎公主,三公主为庄亲王允禄嫡长女和硕端柔公主)。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月初十出生,雍正七年(1729年)十月十六嫁喀尔喀博尔济吉特氏多尔济塞布腾,封和硕和惠公主,雍正九年(1731年)十月初三去世,年仅18岁。
现和硕和惠公主陵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静安庄东南,即现北京汽车修理公司五厂修车分厂,和惠公主的地宫即在厂区地下。遗憾的是,1913年地宫被盗发,珠宝散失。地面建筑物石碑和牌坊也大多倒塌。 生父:爱新觉罗·胤祥(怡贤亲王)
生母:嫡福晋兆佳氏
同母姐姐:第二女郡主(嫡长女)
同母哥哥:多罗贝勒弘暾(初封世子);多罗宁良郡王弘晈
同母弟弟:第五子弘眖;和硕怡僖亲王弘晓;第八子绶恩
养父: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
养母: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
公公:喀尔喀智勇亲王博尔济吉特氏丹津多尔济
丈夫:喀尔喀博尔济吉特氏多尔济塞布腾
儿子:喀尔喀扎萨克多罗郡王博尔济吉特氏桑斋多尔济
儿媳:慎靖郡王允禧嫡长女县君
孙子:喀尔喀扎萨克多罗郡王博尔济吉特氏蕴端多尔济(母为妾吴氏;汉军旗人)
曾孙:喀尔喀扎萨克多罗郡王博尔济吉特氏多尔济喇布坦 额驸多尔济塞布腾,喀尔喀智勇亲王丹津多尔济之子。
雍正十年(1732年)十月封世子。雍正十一年(1733年)七月因其父冒功误军等罪连坐削爵,雍正十三年(1735年)二月去世。(其父降为郡王,撤去勇号,但仍是一旗扎萨克,意为“执政官”,相当于满洲八旗的都统,只是叫法不同,在管理的模式上也相差不大,差别就在于扎萨克拥有自己的领地和兵权,可以拥有生杀大权,也不用向朝廷缴赋税,有实权;而这些都是满洲都统所没有的,都统只是管理一旗的长官,没有实权)。 公主有子一,喀尔喀扎萨克多罗郡王博尔济吉特·桑斋多尔济
乾隆三年承袭喀尔喀札萨克多罗郡王,爵位直接由祖父那里承袭,因母亲是和硕公主,父亲是长子(即和硕额驸),以公主之子、长孙位名正言顺承袭爵位,同年因承袭爵位时年纪约9岁(推测,因公主去世时,桑斋不满周岁的时间往前推,同下)。
父母早逝,无所依靠、奉乾隆帝命入内廷教养,九年十二月娶慎靖郡王允禧嫡长女县君为嫡王妃。二十年八月因军功封喀尔喀扎萨克和硕亲王,二十三年赴库伦协理俄罗斯边境事,三十年因与俄罗斯私自买卖交易获罪,革掉亲王爵,降为扎萨克多罗郡王(可怜的桑斋多尔济,这次弄得回喀尔喀蒙古面壁思过,搞了半天,仍然回到原点),不过虽然一度受到处分,但是仍得到乾隆帝的信任,三十三年便官复原职,仍旧办理库伦大事,四十三年十一月卒。
其子—蕴端多尔济,袭扎萨克郡王爵
(蒙古扎萨克王爵[指亲王、郡王两个],只要不出意外,是可以承袭该旗的,而不用降袭)
乾隆四十八年协助赛因诺颜亲王拉旺多尔济办理库伦大事,同年十二月正式列名在办事大臣名单,并且世世代代办理俄罗斯边境库伦大事,直至清朝灭亡。 在这里,我先要说明一个问题,和惠下嫁后,没有归牧,说简单点就是没有回夫家,而是留京了,可能是雍正和怡王舍不得,怡王就不用说了,和惠可是在雍正没即位前就在府里养着的,小宝贝一个,人见人爱,当时和惠一母所生的姐姐-二格格也是一起住在当时的雍亲王府,和惠的夫婿多尔济塞布腾也是常年住在北京的,因为清史稿没有记和惠下嫁时皇室赐予的公主府邸,也许是公主下嫁蒙古王公,理应归牧,但是却又被雍正和怡王舍不得而留京,还有两点可能是当时战事紧张暂缓归牧和公主结了婚很快怀孕的关系,根据我的猜想和惠是直接嫁入了北京的蒙古王府,而身为亲生父亲的怡王也送了豪宅给和惠,也就是后来桑斋在北京的王府(哇塞,大手笔啊)
注解1:和惠是清廷第三位嫁入喀尔喀草原的公主,第一位是固伦恪靖公主,第二位是固伦纯悫公主,第三位就是和硕和惠公主了(我气啊,要不是和惠早死,怎么也得是个固伦公主),而固伦纯悫公主嫁的是赛音诺额部的博尔济吉特策凌,所以我说和惠公主是下嫁土谢图汗部的第二位公主是没有错的
注解2:对于“恪靖抚养桑斋是得到了雍正首肯”这一话题,本来桑斋的母亲和惠公主下嫁喀尔喀草原是为了巩固满蒙联姻,另一方面也是对一直处于独居固伦恪靖公主的照顾;但是事实超乎了雍正的想象,和惠公主和额驸太早的离世,只留下一个儿子(即桑斋多尔济),在这种情况下,桑斋就被其祖父带回喀尔喀,由恪靖公主来照顾,这也是雍正对处于独居的恪靖公主最后一点欣慰了。 “丹津多尔济家族——九尾狐家族”
为什么要称之为九尾狐家族呢?这就要从桑斋多尔济的祖父博尔济吉特.丹津多尔济说起了,桑斋的祖父本为智勇亲王丹津多尔济,是喀尔喀土谢图汗部扎萨克和硕亲王,土谢图汗部为外蒙古四部之一,身份高贵,又因雍正养女和硕和惠公主下嫁其长子多尔济塞布腾,和清廷成为姻亲,而和惠公主生父是怡亲王胤祥,是雍正朝第一权臣(担任总理事务大臣、总管会考府、造办处、户部三库、户部,参与西北军事运筹,办理外国传教士事务,议政大臣,总理营田水利、管圆明园八旗禁军,陵寝事务等等),那段时间真是红到了天边,公主在此期间生下桑斋多尔济。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怡亲王和公主的相继去世,再因西北战事的问题,丹津多尔济冒认战功,被削爵降为扎萨克多罗郡王,其子被削世子爵(桑斋父亲),两年后,雍正十三年二月桑斋父亲去世,时桑斋约6岁,同年三月,固伦恪靖公主去世,看到这里,有些人会在想这位公主和桑斋有什么关系呢?
固伦恪靖公主是康熙第六女,是第一位嫁到喀尔喀土谢图汗部的公主,论辈分,与和惠公主是姑侄,她们的丈夫是堂兄弟,阿勒坦汗(土谢图汗部始祖)是这对堂兄弟的高祖父,和惠成亲时正逢西北战事爆发的时候,她的公公没有参加她和额驸的婚礼,是固伦恪靖公主代表来参加的,所以严格说起来,和惠是继恪靖之后第二位下嫁土谢图汗部的公主(注解1),可惜的是和惠没等到去土谢图汗就去世了。
和惠去世后,桑斋被其祖父丹津多尔济带回喀尔喀草原照顾,可能是在血缘和相同命运作用下,桑斋的到来给独自一人生活的固伦恪靖公主带来了安慰和充实(恪靖一直住在归化城,儿子住在京城,丈夫每半年去归化城向公主请安,所以是很孤单的;{另外恪靖抚养桑斋是得到了雍正首肯的;请看注解2}),所以桑斋在雍正十三年三月前是由固伦恪靖公主照顾的,接下来的三年里跟着祖父生活,一直到乾隆三年三月丹津多尔济去世,此时的桑斋才不满9岁,可他真真正正的成为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
两个月后,乾隆帝下旨命其入内廷教养,袭喀尔喀扎萨克郡王爵,我想桑斋之所以后来对权力欲望越来越强,从而获罪,很可能是和小时候的生活环境是由一定关系的,但是我也不能否定他的才华和能力,回想桑斋和其子孙多次获罪都没有削掉扎萨克多罗郡王这个王爵,其中一部分可能是和硕和惠公主的关系,抑或是固伦恪靖公主的关系,再加桑斋本身的聪明头脑和从小在皇宫内廷长大,从而导致乾隆对桑斋的纵容和宠爱,并且在其获罪后丝毫不减信任,最多是用军功拿下的亲王爵降为郡王,再不然就面壁思过,面壁过后就是乾隆发话:“小子,回来,继续用你”,根本就没有实质性的打击,扎萨克还是跟着桑斋。
根据《清史稿》记载,桑斋本人、子、孙、曾孙等都有至少一次不等的的获罪记录,每次处罚都由最初的削王爵到最后只是罚俸和面壁,然后不久又官复原职,我想说你们是懂得如何变魔术的吗?每次都起死回生?还是真的有九尾狐附身呢?而且神的是,桑斋的儿子蕴端多尔济在死之前的三年获罪,虽然有惊无险的保住了王爵,但官职一直到死都没有恢复,照理说这种情况应该是被皇帝打入冷宫的感觉,可就在蕴端多尔济死后,道光帝亲临哀吊,后来桑斋的孙子继续办理俄罗斯库伦大事。。。。。
Q2:胤祥的女儿为何被雍正收养在宫中呢?难道也是为了牵制胤祥吗?
胤祥确有一个女儿被雍正收养在宫中,她就是和硕和惠公主,生母为胤祥嫡福晋兆佳氏。但是,雍正将其养在身边绝不是要牵制胤祥。一来,古代重男轻女,儿子尚不足以威胁政治家父亲,何况是女儿呢?二来,胤祥是胤禛最忠诚的拥护者,是他最信任的弟弟,两人手足情深,亲密无间,不存在牵制胤祥之说。
那么雍正为何要将胤祥的女儿养在身边呢?
比起多子多孙的康熙,雍正真的是缺少子孙福气,儿女早夭者甚众。像雍正最宠爱的年贵妃,先后生下三子一女,雍正为表重视,将三子名字皆冠以福字开头,然而这些孩子都是无福之人,早早便夭折了。据记载,雍正只有一个活到成年的女儿——和硕怀恪公主,于康熙五十一年嫁给纳喇星德,康熙五十六年就去世了,享年23岁。
满清的统治需要蒙古的支持,所以一直延续着皇族公主下嫁给蒙古贵族联姻的风俗,雍正登基后已没有亲生女儿可嫁,于是按照祖制,收养宗室之女封为公主,成年后到蒙古和亲。
能够以公主封号下嫁到蒙古的都不是普通的宗室女,都是皇帝信赖的嫡亲血脉。虽说女儿嫁到蒙古,从此天远地远,为人父母者都不愿意女儿吃苦远嫁,但这是关乎大清稳定的联姻大事,能被选上的女眷也是一种荣耀。
雍正一生共收养了三个女儿,最后都嫁到了蒙古和亲,生活的都不算美满。
和硕淑慎公主—废太子胤礽第六女,19岁时下嫁给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观音保,九年后观音保去世,淑慎公主守寡50年,享年76岁。
和硕和惠公主—康熙十三子胤祥之女,16岁下嫁给喀尔喀博尔济吉特·多尔济塞布腾,两年后香消玉殒。
和硕端柔公主——康熙十六子允禄之女,嫁给科尔沁博尔济吉特·齐默特多尔济,去世时40岁。
值得一提的是,和硕和惠公主成亲之后并没有归牧,就是没有去夫家的草原而是留在了京城生活。可能是雍正和怡亲王两位父亲舍不得掌上明珠离开自己,远走他乡,再者和惠公主的夫婿本来也是常年住在京城的,成亲以后岳父送座豪宅生活在京城也是不错的选择!
Q3:和硕和惠公主的名字叫什么?
她叫爱新觉罗氏承欢。
和硕和惠公主(1714--1731),爱新觉罗氏,名承欢。雍正帝胤禛养女,和硕怡贤亲王胤祥第四女。生父为雍正帝十三弟怡亲王允祥,生母为嫡王妃(嫡福晋)兆佳氏。雍正初年抚养宫中。
[1]序齿为四公主。(大公主为雍正次女和硕怀恪公主,二公主为理密亲王允礽六女和硕淑慎公主,三公主为庄亲王允禄嫡长女和硕端柔公主。) 雍正七年(1729)十月十六嫁喀尔喀博尔济吉特氏的多尔济塞布腾。封和硕和惠公主,雍正九年十月初三去世,年仅18岁。 现和硕和惠公主陵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静安庄东南,即现北京汽车修理公司五厂修车分厂,和惠公主的地宫即在厂区地下。遗憾的是,1913年地宫被盗发,珠宝散失。地面建筑物石碑和牌坊也大多倒塌。
如有帮助,请采纳,谢谢!
Q4:雍正的弟媳,给雍正生下一个女儿,封和硕公主,为何一生只活了18岁?
不是雍正的弟媳为雍正生下了和硕公主,而是雍正抱养了和硕公主。因为和硕公主是十三阿哥的第四个女儿,十三阿哥又在九子夺嫡中帮了雍正。所以这也是一种政治的考虑。和硕公主因为体弱多病,所以才活到18岁就去世了。
看过九子夺嫡的电视剧的观众都知道。十三阿哥和四阿哥是一伙的。和八阿哥的团体互相明争暗斗。十三阿哥在这个过程中,被康熙贬到一个偏远的地方禁足。后来雍正登上皇位。把十三阿哥接了出来。并且善待了十三阿哥的女儿。封为和硕和惠公主。还让她嫁给了蒙古的王爷。并被特许留在京城。
和硕和惠公主作为一个亲王的女儿,本没有如此待遇。后来的种种也全是因为十三阿哥为了一种政治上的互信,把自己的女儿抱给雍正养了。这样是一种莫大的信任,更能拉近彼此的关系。雍正后来也没有辜负老十三的信任,通过自己的运筹帷幄,把自己本来没有希望的局势一下子逆转了,直接坐上皇位。功成名就该论功行赏了,为了答谢一直支持自己的十三阿哥,就自然封了十三阿哥女儿和硕公主。
这一切全都是因为十三阿哥选对了队伍。所受的苦没有白受。还让自己的女儿跟着沾了光。所以说站对了队伍多么重要。反观八阿哥队伍的那些人,全都不得善终。成王败寇,就是这样吧。
Q5:和硕和惠公主的公主册文
鸾书光贲,彰淑范以扬徽;象服宠膺,笃懿亲而衍庆。聿稽茂典,用涣恩纶。咨尔和惠公主,乃和硕怡亲王之女也。银潢毓秀,玉叶分辉。因其聪慧,特垂抚育。佩宫帏之箴训,度协柔嘉;习图史之规型,性成婉顺。宜登显秩,以表令仪。是用封尔为和惠和硕公主,锡之金册。誉传雍肃,荷车服之殊荣;德懋敬勤,修藩垣之内职。受兹锡命,永迓鸿禧。钦哉!
——《皇朝文典》
Q6:一女9岁进入皇宫,被雍正收为养女,受尽恩宠,为何寿命只有18岁?
因为她为了和亲嫁到了蒙古,然后在生育时难产去世了,所以便只活到了18岁。要说到雍正的子女中,其实亲生女儿并不多,只有四个。所以雍正时期他就收养了其他兄弟的女儿,其中一个就是和硕和惠公主。和硕和惠公主虽然是养女,但是备受雍正宠爱,只是最后还是难产去世了。
和硕和惠公主最初是十三阿哥胤祥的女儿,因为胤祥最初被囚禁了九年,所以染上了疾病,因此当时还是皇子的雍正就收养了他的女儿。和硕和惠公主就这样成为了雍正的养女,而且本身雍正女儿就极少,所以对和硕和惠公主也是宠爱有加。因此和硕和惠公主,虽然是养女,但是待遇和身份都和公主没什么不一样。
不过即便是公主,也要面临自己最终的命运,那就是和亲。在清朝时期,因为蒙古族比较强大,所以为了稳定两者之间和平发展的关系,所以清朝经常会派公主去和亲,于是和硕和惠公主也没能逃脱这样的命运。在和硕和惠公主只有十六岁的时候,就因为和亲而远嫁到了蒙古。虽然蒙古的一切都让她感到很不适应,不过好在她身份尊贵,日子过得也不错。
和硕和惠公主和自己的丈夫感情也还不错,所以很快就怀孕了。不过和硕和惠公主在生产过程中难产了,所以最终去世了。就这样和硕和惠公主只有十八岁就去世了,而且和硕和惠的公主丈夫也比较短命,在她去世四年后也离开人世了。最终和硕和惠公主的儿子,在九岁的时候继承了爵位。
关于和硕和惠公主和和硕和恪公主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查看更多关于和硕和惠公主的详细内容...
今日天气详情" target="_blank">温度8~17°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和硕和惠公主,以及和硕和恪公主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内容导航:- 和硕和惠公主的个人经历
- 胤祥的女儿为何被雍正收养在宫中呢?难道也是为了牵制胤祥吗?
- 和硕和惠公主的名字叫什么?
- 雍正的弟媳,给雍正生下一个女儿,封和硕公主,为何一生只活了18岁?
- 和硕和惠公主的公主册文
- 一女9岁进入皇宫,被雍正收为养女,受尽恩宠,为何寿命只有18岁?
Q1:和硕和惠公主的个人经历
和硕怡贤亲王胤祥第四女,生母为嫡王妃(嫡福晋)兆佳氏。
后养于宫中,序齿为四公主(大公主为雍正次女和硕怀恪公主,二公主为理密亲王允礽六女和硕淑慎公主,三公主为庄亲王允禄嫡长女和硕端柔公主)。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月初十出生,雍正七年(1729年)十月十六嫁喀尔喀博尔济吉特氏多尔济塞布腾,封和硕和惠公主,雍正九年(1731年)十月初三去世,年仅18岁。
现和硕和惠公主陵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静安庄东南,即现北京汽车修理公司五厂修车分厂,和惠公主的地宫即在厂区地下。遗憾的是,1913年地宫被盗发,珠宝散失。地面建筑物石碑和牌坊也大多倒塌。 生父:爱新觉罗·胤祥(怡贤亲王)
生母:嫡福晋兆佳氏
同母姐姐:第二女郡主(嫡长女)
同母哥哥:多罗贝勒弘暾(初封世子);多罗宁良郡王弘晈
同母弟弟:第五子弘眖;和硕怡僖亲王弘晓;第八子绶恩
养父: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
养母: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
公公:喀尔喀智勇亲王博尔济吉特氏丹津多尔济
丈夫:喀尔喀博尔济吉特氏多尔济塞布腾
儿子:喀尔喀扎萨克多罗郡王博尔济吉特氏桑斋多尔济
儿媳:慎靖郡王允禧嫡长女县君
孙子:喀尔喀扎萨克多罗郡王博尔济吉特氏蕴端多尔济(母为妾吴氏;汉军旗人)
曾孙:喀尔喀扎萨克多罗郡王博尔济吉特氏多尔济喇布坦 额驸多尔济塞布腾,喀尔喀智勇亲王丹津多尔济之子。
雍正十年(1732年)十月封世子。雍正十一年(1733年)七月因其父冒功误军等罪连坐削爵,雍正十三年(1735年)二月去世。(其父降为郡王,撤去勇号,但仍是一旗扎萨克,意为“执政官”,相当于满洲八旗的都统,只是叫法不同,在管理的模式上也相差不大,差别就在于扎萨克拥有自己的领地和兵权,可以拥有生杀大权,也不用向朝廷缴赋税,有实权;而这些都是满洲都统所没有的,都统只是管理一旗的长官,没有实权)。 公主有子一,喀尔喀扎萨克多罗郡王博尔济吉特·桑斋多尔济
乾隆三年承袭喀尔喀札萨克多罗郡王,爵位直接由祖父那里承袭,因母亲是和硕公主,父亲是长子(即和硕额驸),以公主之子、长孙位名正言顺承袭爵位,同年因承袭爵位时年纪约9岁(推测,因公主去世时,桑斋不满周岁的时间往前推,同下)。
父母早逝,无所依靠、奉乾隆帝命入内廷教养,九年十二月娶慎靖郡王允禧嫡长女县君为嫡王妃。二十年八月因军功封喀尔喀扎萨克和硕亲王,二十三年赴库伦协理俄罗斯边境事,三十年因与俄罗斯私自买卖交易获罪,革掉亲王爵,降为扎萨克多罗郡王(可怜的桑斋多尔济,这次弄得回喀尔喀蒙古面壁思过,搞了半天,仍然回到原点),不过虽然一度受到处分,但是仍得到乾隆帝的信任,三十三年便官复原职,仍旧办理库伦大事,四十三年十一月卒。
其子—蕴端多尔济,袭扎萨克郡王爵
(蒙古扎萨克王爵[指亲王、郡王两个],只要不出意外,是可以承袭该旗的,而不用降袭)
乾隆四十八年协助赛因诺颜亲王拉旺多尔济办理库伦大事,同年十二月正式列名在办事大臣名单,并且世世代代办理俄罗斯边境库伦大事,直至清朝灭亡。 在这里,我先要说明一个问题,和惠下嫁后,没有归牧,说简单点就是没有回夫家,而是留京了,可能是雍正和怡王舍不得,怡王就不用说了,和惠可是在雍正没即位前就在府里养着的,小宝贝一个,人见人爱,当时和惠一母所生的姐姐-二格格也是一起住在当时的雍亲王府,和惠的夫婿多尔济塞布腾也是常年住在北京的,因为清史稿没有记和惠下嫁时皇室赐予的公主府邸,也许是公主下嫁蒙古王公,理应归牧,但是却又被雍正和怡王舍不得而留京,还有两点可能是当时战事紧张暂缓归牧和公主结了婚很快怀孕的关系,根据我的猜想和惠是直接嫁入了北京的蒙古王府,而身为亲生父亲的怡王也送了豪宅给和惠,也就是后来桑斋在北京的王府(哇塞,大手笔啊)
注解1:和惠是清廷第三位嫁入喀尔喀草原的公主,第一位是固伦恪靖公主,第二位是固伦纯悫公主,第三位就是和硕和惠公主了(我气啊,要不是和惠早死,怎么也得是个固伦公主),而固伦纯悫公主嫁的是赛音诺额部的博尔济吉特策凌,所以我说和惠公主是下嫁土谢图汗部的第二位公主是没有错的
注解2:对于“恪靖抚养桑斋是得到了雍正首肯”这一话题,本来桑斋的母亲和惠公主下嫁喀尔喀草原是为了巩固满蒙联姻,另一方面也是对一直处于独居固伦恪靖公主的照顾;但是事实超乎了雍正的想象,和惠公主和额驸太早的离世,只留下一个儿子(即桑斋多尔济),在这种情况下,桑斋就被其祖父带回喀尔喀,由恪靖公主来照顾,这也是雍正对处于独居的恪靖公主最后一点欣慰了。 “丹津多尔济家族——九尾狐家族”
为什么要称之为九尾狐家族呢?这就要从桑斋多尔济的祖父博尔济吉特.丹津多尔济说起了,桑斋的祖父本为智勇亲王丹津多尔济,是喀尔喀土谢图汗部扎萨克和硕亲王,土谢图汗部为外蒙古四部之一,身份高贵,又因雍正养女和硕和惠公主下嫁其长子多尔济塞布腾,和清廷成为姻亲,而和惠公主生父是怡亲王胤祥,是雍正朝第一权臣(担任总理事务大臣、总管会考府、造办处、户部三库、户部,参与西北军事运筹,办理外国传教士事务,议政大臣,总理营田水利、管圆明园八旗禁军,陵寝事务等等),那段时间真是红到了天边,公主在此期间生下桑斋多尔济。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怡亲王和公主的相继去世,再因西北战事的问题,丹津多尔济冒认战功,被削爵降为扎萨克多罗郡王,其子被削世子爵(桑斋父亲),两年后,雍正十三年二月桑斋父亲去世,时桑斋约6岁,同年三月,固伦恪靖公主去世,看到这里,有些人会在想这位公主和桑斋有什么关系呢?
固伦恪靖公主是康熙第六女,是第一位嫁到喀尔喀土谢图汗部的公主,论辈分,与和惠公主是姑侄,她们的丈夫是堂兄弟,阿勒坦汗(土谢图汗部始祖)是这对堂兄弟的高祖父,和惠成亲时正逢西北战事爆发的时候,她的公公没有参加她和额驸的婚礼,是固伦恪靖公主代表来参加的,所以严格说起来,和惠是继恪靖之后第二位下嫁土谢图汗部的公主(注解1),可惜的是和惠没等到去土谢图汗就去世了。
和惠去世后,桑斋被其祖父丹津多尔济带回喀尔喀草原照顾,可能是在血缘和相同命运作用下,桑斋的到来给独自一人生活的固伦恪靖公主带来了安慰和充实(恪靖一直住在归化城,儿子住在京城,丈夫每半年去归化城向公主请安,所以是很孤单的;{另外恪靖抚养桑斋是得到了雍正首肯的;请看注解2}),所以桑斋在雍正十三年三月前是由固伦恪靖公主照顾的,接下来的三年里跟着祖父生活,一直到乾隆三年三月丹津多尔济去世,此时的桑斋才不满9岁,可他真真正正的成为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
两个月后,乾隆帝下旨命其入内廷教养,袭喀尔喀扎萨克郡王爵,我想桑斋之所以后来对权力欲望越来越强,从而获罪,很可能是和小时候的生活环境是由一定关系的,但是我也不能否定他的才华和能力,回想桑斋和其子孙多次获罪都没有削掉扎萨克多罗郡王这个王爵,其中一部分可能是和硕和惠公主的关系,抑或是固伦恪靖公主的关系,再加桑斋本身的聪明头脑和从小在皇宫内廷长大,从而导致乾隆对桑斋的纵容和宠爱,并且在其获罪后丝毫不减信任,最多是用军功拿下的亲王爵降为郡王,再不然就面壁思过,面壁过后就是乾隆发话:“小子,回来,继续用你”,根本就没有实质性的打击,扎萨克还是跟着桑斋。
根据《清史稿》记载,桑斋本人、子、孙、曾孙等都有至少一次不等的的获罪记录,每次处罚都由最初的削王爵到最后只是罚俸和面壁,然后不久又官复原职,我想说你们是懂得如何变魔术的吗?每次都起死回生?还是真的有九尾狐附身呢?而且神的是,桑斋的儿子蕴端多尔济在死之前的三年获罪,虽然有惊无险的保住了王爵,但官职一直到死都没有恢复,照理说这种情况应该是被皇帝打入冷宫的感觉,可就在蕴端多尔济死后,道光帝亲临哀吊,后来桑斋的孙子继续办理俄罗斯库伦大事。。。。。
Q2:胤祥的女儿为何被雍正收养在宫中呢?难道也是为了牵制胤祥吗?
胤祥确有一个女儿被雍正收养在宫中,她就是和硕和惠公主,生母为胤祥嫡福晋兆佳氏。但是,雍正将其养在身边绝不是要牵制胤祥。一来,古代重男轻女,儿子尚不足以威胁政治家父亲,何况是女儿呢?二来,胤祥是胤禛最忠诚的拥护者,是他最信任的弟弟,两人手足情深,亲密无间,不存在牵制胤祥之说。
那么雍正为何要将胤祥的女儿养在身边呢?
比起多子多孙的康熙,雍正真的是缺少子孙福气,儿女早夭者甚众。像雍正最宠爱的年贵妃,先后生下三子一女,雍正为表重视,将三子名字皆冠以福字开头,然而这些孩子都是无福之人,早早便夭折了。据记载,雍正只有一个活到成年的女儿——和硕怀恪公主,于康熙五十一年嫁给纳喇星德,康熙五十六年就去世了,享年23岁。
满清的统治需要蒙古的支持,所以一直延续着皇族公主下嫁给蒙古贵族联姻的风俗,雍正登基后已没有亲生女儿可嫁,于是按照祖制,收养宗室之女封为公主,成年后到蒙古和亲。
能够以公主封号下嫁到蒙古的都不是普通的宗室女,都是皇帝信赖的嫡亲血脉。虽说女儿嫁到蒙古,从此天远地远,为人父母者都不愿意女儿吃苦远嫁,但这是关乎大清稳定的联姻大事,能被选上的女眷也是一种荣耀。
雍正一生共收养了三个女儿,最后都嫁到了蒙古和亲,生活的都不算美满。
和硕淑慎公主—废太子胤礽第六女,19岁时下嫁给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观音保,九年后观音保去世,淑慎公主守寡50年,享年76岁。
和硕和惠公主—康熙十三子胤祥之女,16岁下嫁给喀尔喀博尔济吉特·多尔济塞布腾,两年后香消玉殒。
和硕端柔公主——康熙十六子允禄之女,嫁给科尔沁博尔济吉特·齐默特多尔济,去世时40岁。
值得一提的是,和硕和惠公主成亲之后并没有归牧,就是没有去夫家的草原而是留在了京城生活。可能是雍正和怡亲王两位父亲舍不得掌上明珠离开自己,远走他乡,再者和惠公主的夫婿本来也是常年住在京城的,成亲以后岳父送座豪宅生活在京城也是不错的选择!
Q3:和硕和惠公主的名字叫什么?
她叫爱新觉罗氏承欢。
和硕和惠公主(1714--1731),爱新觉罗氏,名承欢。雍正帝胤禛养女,和硕怡贤亲王胤祥第四女。生父为雍正帝十三弟怡亲王允祥,生母为嫡王妃(嫡福晋)兆佳氏。雍正初年抚养宫中。
[1]序齿为四公主。(大公主为雍正次女和硕怀恪公主,二公主为理密亲王允礽六女和硕淑慎公主,三公主为庄亲王允禄嫡长女和硕端柔公主。) 雍正七年(1729)十月十六嫁喀尔喀博尔济吉特氏的多尔济塞布腾。封和硕和惠公主,雍正九年十月初三去世,年仅18岁。 现和硕和惠公主陵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静安庄东南,即现北京汽车修理公司五厂修车分厂,和惠公主的地宫即在厂区地下。遗憾的是,1913年地宫被盗发,珠宝散失。地面建筑物石碑和牌坊也大多倒塌。
如有帮助,请采纳,谢谢!
Q4:雍正的弟媳,给雍正生下一个女儿,封和硕公主,为何一生只活了18岁?
不是雍正的弟媳为雍正生下了和硕公主,而是雍正抱养了和硕公主。因为和硕公主是十三阿哥的第四个女儿,十三阿哥又在九子夺嫡中帮了雍正。所以这也是一种政治的考虑。和硕公主因为体弱多病,所以才活到18岁就去世了。
看过九子夺嫡的电视剧的观众都知道。十三阿哥和四阿哥是一伙的。和八阿哥的团体互相明争暗斗。十三阿哥在这个过程中,被康熙贬到一个偏远的地方禁足。后来雍正登上皇位。把十三阿哥接了出来。并且善待了十三阿哥的女儿。封为和硕和惠公主。还让她嫁给了蒙古的王爷。并被特许留在京城。
和硕和惠公主作为一个亲王的女儿,本没有如此待遇。后来的种种也全是因为十三阿哥为了一种政治上的互信,把自己的女儿抱给雍正养了。这样是一种莫大的信任,更能拉近彼此的关系。雍正后来也没有辜负老十三的信任,通过自己的运筹帷幄,把自己本来没有希望的局势一下子逆转了,直接坐上皇位。功成名就该论功行赏了,为了答谢一直支持自己的十三阿哥,就自然封了十三阿哥女儿和硕公主。
这一切全都是因为十三阿哥选对了队伍。所受的苦没有白受。还让自己的女儿跟着沾了光。所以说站对了队伍多么重要。反观八阿哥队伍的那些人,全都不得善终。成王败寇,就是这样吧。
Q5:和硕和惠公主的公主册文
鸾书光贲,彰淑范以扬徽;象服宠膺,笃懿亲而衍庆。聿稽茂典,用涣恩纶。咨尔和惠公主,乃和硕怡亲王之女也。银潢毓秀,玉叶分辉。因其聪慧,特垂抚育。佩宫帏之箴训,度协柔嘉;习图史之规型,性成婉顺。宜登显秩,以表令仪。是用封尔为和惠和硕公主,锡之金册。誉传雍肃,荷车服之殊荣;德懋敬勤,修藩垣之内职。受兹锡命,永迓鸿禧。钦哉!
——《皇朝文典》
Q6:一女9岁进入皇宫,被雍正收为养女,受尽恩宠,为何寿命只有18岁?
因为她为了和亲嫁到了蒙古,然后在生育时难产去世了,所以便只活到了18岁。要说到雍正的子女中,其实亲生女儿并不多,只有四个。所以雍正时期他就收养了其他兄弟的女儿,其中一个就是和硕和惠公主。和硕和惠公主虽然是养女,但是备受雍正宠爱,只是最后还是难产去世了。
和硕和惠公主最初是十三阿哥胤祥的女儿,因为胤祥最初被囚禁了九年,所以染上了疾病,因此当时还是皇子的雍正就收养了他的女儿。和硕和惠公主就这样成为了雍正的养女,而且本身雍正女儿就极少,所以对和硕和惠公主也是宠爱有加。因此和硕和惠公主,虽然是养女,但是待遇和身份都和公主没什么不一样。
不过即便是公主,也要面临自己最终的命运,那就是和亲。在清朝时期,因为蒙古族比较强大,所以为了稳定两者之间和平发展的关系,所以清朝经常会派公主去和亲,于是和硕和惠公主也没能逃脱这样的命运。在和硕和惠公主只有十六岁的时候,就因为和亲而远嫁到了蒙古。虽然蒙古的一切都让她感到很不适应,不过好在她身份尊贵,日子过得也不错。
和硕和惠公主和自己的丈夫感情也还不错,所以很快就怀孕了。不过和硕和惠公主在生产过程中难产了,所以最终去世了。就这样和硕和惠公主只有十八岁就去世了,而且和硕和惠的公主丈夫也比较短命,在她去世四年后也离开人世了。最终和硕和惠公主的儿子,在九岁的时候继承了爵位。
关于和硕和惠公主和和硕和恪公主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查看更多关于和硕和惠公主的详细内容...
今日天气详情" target="_blank">湿度46%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和硕和惠公主,以及和硕和恪公主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内容导航:- 和硕和惠公主的个人经历
- 胤祥的女儿为何被雍正收养在宫中呢?难道也是为了牵制胤祥吗?
- 和硕和惠公主的名字叫什么?
- 雍正的弟媳,给雍正生下一个女儿,封和硕公主,为何一生只活了18岁?
- 和硕和惠公主的公主册文
- 一女9岁进入皇宫,被雍正收为养女,受尽恩宠,为何寿命只有18岁?
Q1:和硕和惠公主的个人经历
和硕怡贤亲王胤祥第四女,生母为嫡王妃(嫡福晋)兆佳氏。
后养于宫中,序齿为四公主(大公主为雍正次女和硕怀恪公主,二公主为理密亲王允礽六女和硕淑慎公主,三公主为庄亲王允禄嫡长女和硕端柔公主)。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月初十出生,雍正七年(1729年)十月十六嫁喀尔喀博尔济吉特氏多尔济塞布腾,封和硕和惠公主,雍正九年(1731年)十月初三去世,年仅18岁。
现和硕和惠公主陵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静安庄东南,即现北京汽车修理公司五厂修车分厂,和惠公主的地宫即在厂区地下。遗憾的是,1913年地宫被盗发,珠宝散失。地面建筑物石碑和牌坊也大多倒塌。 生父:爱新觉罗·胤祥(怡贤亲王)
生母:嫡福晋兆佳氏
同母姐姐:第二女郡主(嫡长女)
同母哥哥:多罗贝勒弘暾(初封世子);多罗宁良郡王弘晈
同母弟弟:第五子弘眖;和硕怡僖亲王弘晓;第八子绶恩
养父: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
养母: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
公公:喀尔喀智勇亲王博尔济吉特氏丹津多尔济
丈夫:喀尔喀博尔济吉特氏多尔济塞布腾
儿子:喀尔喀扎萨克多罗郡王博尔济吉特氏桑斋多尔济
儿媳:慎靖郡王允禧嫡长女县君
孙子:喀尔喀扎萨克多罗郡王博尔济吉特氏蕴端多尔济(母为妾吴氏;汉军旗人)
曾孙:喀尔喀扎萨克多罗郡王博尔济吉特氏多尔济喇布坦 额驸多尔济塞布腾,喀尔喀智勇亲王丹津多尔济之子。
雍正十年(1732年)十月封世子。雍正十一年(1733年)七月因其父冒功误军等罪连坐削爵,雍正十三年(1735年)二月去世。(其父降为郡王,撤去勇号,但仍是一旗扎萨克,意为“执政官”,相当于满洲八旗的都统,只是叫法不同,在管理的模式上也相差不大,差别就在于扎萨克拥有自己的领地和兵权,可以拥有生杀大权,也不用向朝廷缴赋税,有实权;而这些都是满洲都统所没有的,都统只是管理一旗的长官,没有实权)。 公主有子一,喀尔喀扎萨克多罗郡王博尔济吉特·桑斋多尔济
乾隆三年承袭喀尔喀札萨克多罗郡王,爵位直接由祖父那里承袭,因母亲是和硕公主,父亲是长子(即和硕额驸),以公主之子、长孙位名正言顺承袭爵位,同年因承袭爵位时年纪约9岁(推测,因公主去世时,桑斋不满周岁的时间往前推,同下)。
父母早逝,无所依靠、奉乾隆帝命入内廷教养,九年十二月娶慎靖郡王允禧嫡长女县君为嫡王妃。二十年八月因军功封喀尔喀扎萨克和硕亲王,二十三年赴库伦协理俄罗斯边境事,三十年因与俄罗斯私自买卖交易获罪,革掉亲王爵,降为扎萨克多罗郡王(可怜的桑斋多尔济,这次弄得回喀尔喀蒙古面壁思过,搞了半天,仍然回到原点),不过虽然一度受到处分,但是仍得到乾隆帝的信任,三十三年便官复原职,仍旧办理库伦大事,四十三年十一月卒。
其子—蕴端多尔济,袭扎萨克郡王爵
(蒙古扎萨克王爵[指亲王、郡王两个],只要不出意外,是可以承袭该旗的,而不用降袭)
乾隆四十八年协助赛因诺颜亲王拉旺多尔济办理库伦大事,同年十二月正式列名在办事大臣名单,并且世世代代办理俄罗斯边境库伦大事,直至清朝灭亡。 在这里,我先要说明一个问题,和惠下嫁后,没有归牧,说简单点就是没有回夫家,而是留京了,可能是雍正和怡王舍不得,怡王就不用说了,和惠可是在雍正没即位前就在府里养着的,小宝贝一个,人见人爱,当时和惠一母所生的姐姐-二格格也是一起住在当时的雍亲王府,和惠的夫婿多尔济塞布腾也是常年住在北京的,因为清史稿没有记和惠下嫁时皇室赐予的公主府邸,也许是公主下嫁蒙古王公,理应归牧,但是却又被雍正和怡王舍不得而留京,还有两点可能是当时战事紧张暂缓归牧和公主结了婚很快怀孕的关系,根据我的猜想和惠是直接嫁入了北京的蒙古王府,而身为亲生父亲的怡王也送了豪宅给和惠,也就是后来桑斋在北京的王府(哇塞,大手笔啊)
注解1:和惠是清廷第三位嫁入喀尔喀草原的公主,第一位是固伦恪靖公主,第二位是固伦纯悫公主,第三位就是和硕和惠公主了(我气啊,要不是和惠早死,怎么也得是个固伦公主),而固伦纯悫公主嫁的是赛音诺额部的博尔济吉特策凌,所以我说和惠公主是下嫁土谢图汗部的第二位公主是没有错的
注解2:对于“恪靖抚养桑斋是得到了雍正首肯”这一话题,本来桑斋的母亲和惠公主下嫁喀尔喀草原是为了巩固满蒙联姻,另一方面也是对一直处于独居固伦恪靖公主的照顾;但是事实超乎了雍正的想象,和惠公主和额驸太早的离世,只留下一个儿子(即桑斋多尔济),在这种情况下,桑斋就被其祖父带回喀尔喀,由恪靖公主来照顾,这也是雍正对处于独居的恪靖公主最后一点欣慰了。 “丹津多尔济家族——九尾狐家族”
为什么要称之为九尾狐家族呢?这就要从桑斋多尔济的祖父博尔济吉特.丹津多尔济说起了,桑斋的祖父本为智勇亲王丹津多尔济,是喀尔喀土谢图汗部扎萨克和硕亲王,土谢图汗部为外蒙古四部之一,身份高贵,又因雍正养女和硕和惠公主下嫁其长子多尔济塞布腾,和清廷成为姻亲,而和惠公主生父是怡亲王胤祥,是雍正朝第一权臣(担任总理事务大臣、总管会考府、造办处、户部三库、户部,参与西北军事运筹,办理外国传教士事务,议政大臣,总理营田水利、管圆明园八旗禁军,陵寝事务等等),那段时间真是红到了天边,公主在此期间生下桑斋多尔济。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怡亲王和公主的相继去世,再因西北战事的问题,丹津多尔济冒认战功,被削爵降为扎萨克多罗郡王,其子被削世子爵(桑斋父亲),两年后,雍正十三年二月桑斋父亲去世,时桑斋约6岁,同年三月,固伦恪靖公主去世,看到这里,有些人会在想这位公主和桑斋有什么关系呢?
固伦恪靖公主是康熙第六女,是第一位嫁到喀尔喀土谢图汗部的公主,论辈分,与和惠公主是姑侄,她们的丈夫是堂兄弟,阿勒坦汗(土谢图汗部始祖)是这对堂兄弟的高祖父,和惠成亲时正逢西北战事爆发的时候,她的公公没有参加她和额驸的婚礼,是固伦恪靖公主代表来参加的,所以严格说起来,和惠是继恪靖之后第二位下嫁土谢图汗部的公主(注解1),可惜的是和惠没等到去土谢图汗就去世了。
和惠去世后,桑斋被其祖父丹津多尔济带回喀尔喀草原照顾,可能是在血缘和相同命运作用下,桑斋的到来给独自一人生活的固伦恪靖公主带来了安慰和充实(恪靖一直住在归化城,儿子住在京城,丈夫每半年去归化城向公主请安,所以是很孤单的;{另外恪靖抚养桑斋是得到了雍正首肯的;请看注解2}),所以桑斋在雍正十三年三月前是由固伦恪靖公主照顾的,接下来的三年里跟着祖父生活,一直到乾隆三年三月丹津多尔济去世,此时的桑斋才不满9岁,可他真真正正的成为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
两个月后,乾隆帝下旨命其入内廷教养,袭喀尔喀扎萨克郡王爵,我想桑斋之所以后来对权力欲望越来越强,从而获罪,很可能是和小时候的生活环境是由一定关系的,但是我也不能否定他的才华和能力,回想桑斋和其子孙多次获罪都没有削掉扎萨克多罗郡王这个王爵,其中一部分可能是和硕和惠公主的关系,抑或是固伦恪靖公主的关系,再加桑斋本身的聪明头脑和从小在皇宫内廷长大,从而导致乾隆对桑斋的纵容和宠爱,并且在其获罪后丝毫不减信任,最多是用军功拿下的亲王爵降为郡王,再不然就面壁思过,面壁过后就是乾隆发话:“小子,回来,继续用你”,根本就没有实质性的打击,扎萨克还是跟着桑斋。
根据《清史稿》记载,桑斋本人、子、孙、曾孙等都有至少一次不等的的获罪记录,每次处罚都由最初的削王爵到最后只是罚俸和面壁,然后不久又官复原职,我想说你们是懂得如何变魔术的吗?每次都起死回生?还是真的有九尾狐附身呢?而且神的是,桑斋的儿子蕴端多尔济在死之前的三年获罪,虽然有惊无险的保住了王爵,但官职一直到死都没有恢复,照理说这种情况应该是被皇帝打入冷宫的感觉,可就在蕴端多尔济死后,道光帝亲临哀吊,后来桑斋的孙子继续办理俄罗斯库伦大事。。。。。
Q2:胤祥的女儿为何被雍正收养在宫中呢?难道也是为了牵制胤祥吗?
胤祥确有一个女儿被雍正收养在宫中,她就是和硕和惠公主,生母为胤祥嫡福晋兆佳氏。但是,雍正将其养在身边绝不是要牵制胤祥。一来,古代重男轻女,儿子尚不足以威胁政治家父亲,何况是女儿呢?二来,胤祥是胤禛最忠诚的拥护者,是他最信任的弟弟,两人手足情深,亲密无间,不存在牵制胤祥之说。
那么雍正为何要将胤祥的女儿养在身边呢?
比起多子多孙的康熙,雍正真的是缺少子孙福气,儿女早夭者甚众。像雍正最宠爱的年贵妃,先后生下三子一女,雍正为表重视,将三子名字皆冠以福字开头,然而这些孩子都是无福之人,早早便夭折了。据记载,雍正只有一个活到成年的女儿——和硕怀恪公主,于康熙五十一年嫁给纳喇星德,康熙五十六年就去世了,享年23岁。
满清的统治需要蒙古的支持,所以一直延续着皇族公主下嫁给蒙古贵族联姻的风俗,雍正登基后已没有亲生女儿可嫁,于是按照祖制,收养宗室之女封为公主,成年后到蒙古和亲。
能够以公主封号下嫁到蒙古的都不是普通的宗室女,都是皇帝信赖的嫡亲血脉。虽说女儿嫁到蒙古,从此天远地远,为人父母者都不愿意女儿吃苦远嫁,但这是关乎大清稳定的联姻大事,能被选上的女眷也是一种荣耀。
雍正一生共收养了三个女儿,最后都嫁到了蒙古和亲,生活的都不算美满。
和硕淑慎公主—废太子胤礽第六女,19岁时下嫁给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观音保,九年后观音保去世,淑慎公主守寡50年,享年76岁。
和硕和惠公主—康熙十三子胤祥之女,16岁下嫁给喀尔喀博尔济吉特·多尔济塞布腾,两年后香消玉殒。
和硕端柔公主——康熙十六子允禄之女,嫁给科尔沁博尔济吉特·齐默特多尔济,去世时40岁。
值得一提的是,和硕和惠公主成亲之后并没有归牧,就是没有去夫家的草原而是留在了京城生活。可能是雍正和怡亲王两位父亲舍不得掌上明珠离开自己,远走他乡,再者和惠公主的夫婿本来也是常年住在京城的,成亲以后岳父送座豪宅生活在京城也是不错的选择!
Q3:和硕和惠公主的名字叫什么?
她叫爱新觉罗氏承欢。
和硕和惠公主(1714--1731),爱新觉罗氏,名承欢。雍正帝胤禛养女,和硕怡贤亲王胤祥第四女。生父为雍正帝十三弟怡亲王允祥,生母为嫡王妃(嫡福晋)兆佳氏。雍正初年抚养宫中。
[1]序齿为四公主。(大公主为雍正次女和硕怀恪公主,二公主为理密亲王允礽六女和硕淑慎公主,三公主为庄亲王允禄嫡长女和硕端柔公主。) 雍正七年(1729)十月十六嫁喀尔喀博尔济吉特氏的多尔济塞布腾。封和硕和惠公主,雍正九年十月初三去世,年仅18岁。 现和硕和惠公主陵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静安庄东南,即现北京汽车修理公司五厂修车分厂,和惠公主的地宫即在厂区地下。遗憾的是,1913年地宫被盗发,珠宝散失。地面建筑物石碑和牌坊也大多倒塌。
如有帮助,请采纳,谢谢!
Q4:雍正的弟媳,给雍正生下一个女儿,封和硕公主,为何一生只活了18岁?
不是雍正的弟媳为雍正生下了和硕公主,而是雍正抱养了和硕公主。因为和硕公主是十三阿哥的第四个女儿,十三阿哥又在九子夺嫡中帮了雍正。所以这也是一种政治的考虑。和硕公主因为体弱多病,所以才活到18岁就去世了。
看过九子夺嫡的电视剧的观众都知道。十三阿哥和四阿哥是一伙的。和八阿哥的团体互相明争暗斗。十三阿哥在这个过程中,被康熙贬到一个偏远的地方禁足。后来雍正登上皇位。把十三阿哥接了出来。并且善待了十三阿哥的女儿。封为和硕和惠公主。还让她嫁给了蒙古的王爷。并被特许留在京城。
和硕和惠公主作为一个亲王的女儿,本没有如此待遇。后来的种种也全是因为十三阿哥为了一种政治上的互信,把自己的女儿抱给雍正养了。这样是一种莫大的信任,更能拉近彼此的关系。雍正后来也没有辜负老十三的信任,通过自己的运筹帷幄,把自己本来没有希望的局势一下子逆转了,直接坐上皇位。功成名就该论功行赏了,为了答谢一直支持自己的十三阿哥,就自然封了十三阿哥女儿和硕公主。
这一切全都是因为十三阿哥选对了队伍。所受的苦没有白受。还让自己的女儿跟着沾了光。所以说站对了队伍多么重要。反观八阿哥队伍的那些人,全都不得善终。成王败寇,就是这样吧。
Q5:和硕和惠公主的公主册文
鸾书光贲,彰淑范以扬徽;象服宠膺,笃懿亲而衍庆。聿稽茂典,用涣恩纶。咨尔和惠公主,乃和硕怡亲王之女也。银潢毓秀,玉叶分辉。因其聪慧,特垂抚育。佩宫帏之箴训,度协柔嘉;习图史之规型,性成婉顺。宜登显秩,以表令仪。是用封尔为和惠和硕公主,锡之金册。誉传雍肃,荷车服之殊荣;德懋敬勤,修藩垣之内职。受兹锡命,永迓鸿禧。钦哉!
——《皇朝文典》
Q6:一女9岁进入皇宫,被雍正收为养女,受尽恩宠,为何寿命只有18岁?
因为她为了和亲嫁到了蒙古,然后在生育时难产去世了,所以便只活到了18岁。要说到雍正的子女中,其实亲生女儿并不多,只有四个。所以雍正时期他就收养了其他兄弟的女儿,其中一个就是和硕和惠公主。和硕和惠公主虽然是养女,但是备受雍正宠爱,只是最后还是难产去世了。
和硕和惠公主最初是十三阿哥胤祥的女儿,因为胤祥最初被囚禁了九年,所以染上了疾病,因此当时还是皇子的雍正就收养了他的女儿。和硕和惠公主就这样成为了雍正的养女,而且本身雍正女儿就极少,所以对和硕和惠公主也是宠爱有加。因此和硕和惠公主,虽然是养女,但是待遇和身份都和公主没什么不一样。
不过即便是公主,也要面临自己最终的命运,那就是和亲。在清朝时期,因为蒙古族比较强大,所以为了稳定两者之间和平发展的关系,所以清朝经常会派公主去和亲,于是和硕和惠公主也没能逃脱这样的命运。在和硕和惠公主只有十六岁的时候,就因为和亲而远嫁到了蒙古。虽然蒙古的一切都让她感到很不适应,不过好在她身份尊贵,日子过得也不错。
和硕和惠公主和自己的丈夫感情也还不错,所以很快就怀孕了。不过和硕和惠公主在生产过程中难产了,所以最终去世了。就这样和硕和惠公主只有十八岁就去世了,而且和硕和惠的公主丈夫也比较短命,在她去世四年后也离开人世了。最终和硕和惠公主的儿子,在九岁的时候继承了爵位。
关于和硕和惠公主和和硕和恪公主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查看更多关于和硕和惠公主的详细内容...
今日天气详情" target="_blank">紫外线很弱